首页 > KY体育 > 触控显示

从被冷眼嘲笑到全球第一!一块中国屏幕的逆袭史

时间: 2024-05-17 11:18:00 |   作者: 触控显示

  我至今记得,20年前,军武菌给父母送了一台36寸液晶大彩电后,引起全村轰动的景象。

  为了这一台彩电,军武菌真是下了血本,攒了半年的工资,省吃俭用,才凑够的这笔钱。

  没办法,当年的液晶电视太贵了,一台36寸的国产液晶彩电,售价在6000元上下,如果是松下夏普这样的日本大牌,价格接近万元。

  20年后,36寸的电视,不好意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买这个尺寸了,某多多上50寸的液晶彩电,最便宜的不到500元。小米的50寸、4K带AI控制的电视也只要1449元。

  20年的时间,液晶彩电的价格被打掉了90%多,而且这还是不考虑分辨率提升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块块的液晶显示屏,甚至摩托车上,国产摩托车品牌也已经比国外品牌早一步全面换装彩色液晶显示屏。

  当年,液晶面板曾经是国内仅次于芯片、石油、铁矿石的第四大进口产品,而如今,中国的液晶面板出货量已经牢牢占据全球第一。

  早年的电视机屏幕是使用电子映像管或阴极射线管实现画面的,它们的缺点就是外形笨重、体积大、耗电。我们小时候的大头电视机都是用的这种屏幕,被称为CRT电视。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赖尼茨,发现胆固醇的苯甲酸酯和乙酸酯熔化后,具有颜色生成特性。后来这种物质被命名为Liquid Crystal“液晶”,这就是液晶显示屏的英文缩写“LCD”中“LC”的由来。

  时间一直等到1963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威利·艾姆斯发现,当液晶受到电刺激时,其光传输模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为液晶成为显示屏材料,打开了一扇大门。自此液晶应用于显示屏的速度急速加快,1988 年夏普公司生产了第一种14 英寸全彩色液晶电视机。

  70年代末80年代初,原电子工业部七七四厂(北京电子管厂、也就是京东方的前身)、七七○厂(湖南长沙曙光电子管厂)、中国科学院713厂和上海电子管厂,先后试制成功了4英寸基板玻璃的TN-LCD液晶面板。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研究出来液晶面板,可以装到自己的笔记本、彩电、游戏机、电子表上,赚到的钱再投入下一代液晶技术探讨研究,实现正向循环。可是中国就算产出液晶显示屏,在80年代,又能用在什么上面呢?

  所以,日本人的液晶产业越干越红火,从1991年到1996年,全球至少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条建在日本。而在中国,液晶面板的先行者北京电子管厂却负债90%,濒临倒闭,要不是财务处处长王东升带着2600多名干部职员凑钱救厂,恐怕也不会有后面的京东方了。

  等中国再次布局液晶产业,已经是2000年之后了。因为此时,中国终于有产业支撑了——彩电。

  1984年中国实现彩电国产化后,彩电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加上外商转移到大陆的生产能力,涌现了北京、熊猫、牡丹、上海、环宇、飞跃等等各种品牌,到90年代末,彩电总生产能力突破4000万台/年,彩电开始步入中国人的千家万户。

  但是,因为彩电业的赚钱,导致各地都开始盲目上马电视机生产线,有些甚至一个县都有自己的电视机品牌。当然,这些电视机都是硕大的CRT电视机,看似红红火火,但其实都是捡的国外已经淘汰的生产线而已。

  等国外的LCD液晶电视开始大举进入中国,中国这些CRT电视在一夜之间就落伍了。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中国电视机厂倒闭了80%。若不是国家推动“家电下乡”消化产能,中国彩电业绝对要全军覆没。

  跟是可以跟,但问题是,国内没液晶面板啊!确切点说,没有适合电视机尺寸的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的基础是玻璃基板,生产时采用的玻璃基板有一个固定的尺寸,再通过切割形成各种尺寸的液晶面板。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切割玻璃基板会使原材料利用率较高,最终成品的经济效益较好。因此,根据经济切割尺寸的不同,液晶生产线也被分成了不同的代数。

  当时的国外已经突破了5世代线寸彩电一度大行其道,而国内呢?以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京东方为例,其生产水平最多只能达到4世代线的水平。

  当时中国人已经习惯于30寸以上的电视机了,谁会再回头看9寸的液晶电视机?

  国内供应不了,那就进口吧!熟悉高技术产品进口的都知道,外国厂商惯用做法就是“你生产不出来的时候提价割韭菜,你产出了就降价倾销”,所以在2000年代的前十年,中国彩电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求着国外厂商卖给自己液晶面板,哪怕对方提价也只能咬碎牙往肚里吞。

  2003年,一块15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一度窜升至每片230美元,32寸的就更不用说了,高达800美元一片,这就导致当时中国产液晶电视的屏幕成本,占到了整机成本的2/3,不仅浪费了大量外汇,而且让中国彩电企业几乎无利可图。

  2010年时,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仅次于芯片(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当年的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布局,一开始是和汽车产业一样,属于“市场换技术”,所以出台种种优惠政策,鼓励国内液晶屏幕企业与外国合资。

  2002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签订液晶项目合作意向书,成立上广电NEC合资公司,投资近100亿元引进一条5代线,由合资公司向NEC购买相关生产专利和技术,并支付不菲的技术使用费用。

  但是,液晶面板和汽车不一样,汽车能够最终靠漫长的合同期,慢慢吸收技术,学会怎么造底盘,怎么造变速箱,怎么设计汽车等等,然后就一直可以用了。而液晶面板本身的技术迭代非常快,等你吃透技术,发现这个技术已落伍了,你就算产出产品,也卖不出去,同时专利费还要交,能不赔钱么?

  所以到了2007年,上广电NEC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年因为资不抵债而被托管重组。

  看到了上广电NEC的教训,中国另一家公司“京东方”认识到,“市场换技术”不适合中国,中国要想发展液晶屏产业,必须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京东方的运气不错,当时受经济危机影响,韩国现代集团遭遇严重的财务危机,准备出售液晶显示器业务(HYDIS公司),包括120多名韩国工程师,要价3.8亿美元。

  因为当时京东方的年营收只有8亿,利润不过7000万,属于典型的蛇吞象,如果这次收购像上广电NEC那样失败,京东方必定破产。

  但是京东方认为,这个险值得冒。2003年2月12日,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现代HYDIS公司。

  和上广电不同,京东方拿到的不单单是5世代生产线,还有全套的技术,包括生产设备、技术图纸、工程师等等,这一切京东方全要拿过来,然后把这些吃透了揉碎了,自己再建出来更高世代的生产线。

  收购现代后,京东方在北京亦庄建设了一条5代线,结束了中国自主生产电视机液晶面板的零时代。

  事实证明,京东方赌对了,这条生产线给京东方带来了滚滚利润,2004年京东方净利润达到5.7亿,同比增长500%!

  虽然中国液晶屏幕产业突破了5世代线,但同时,日韩等国家已经突破了7乃至8世代线了,这就导致在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上,中国彩电企业仍然需要进口。

  2005年下半年,在信息产业部和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受进口面板制约之痛的创维、TCL、康佳、长虹等4家彩电巨头,计划合资在深圳建设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这就是著名的“聚龙计划”。

  但在“聚龙计划”向外国企业寻求技术上的支持时,或者干脆被拒绝,或者被索要巨额技术转让费,反正是碰了一鼻子灰,于是只能把目光转向国内。

  京东方2003年在筹建5代线时,其实就开始做下一代的准备了,成立了6代线项目组。所以聚龙计划一找到京东方,京东方立刻就组建了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和这些彩电企业一起攻关。

  2006年5月,各方达成共识,京东方成为聚龙光电的技术提供方,占股40%,深圳国资委20%,四家彩电厂商各10%。

  按计划,聚龙光电先投产6代线年年底量产,恰好能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的黄金期。

  2006年,当时的液晶面板巨头日本夏普公司,突然找到四家彩电巨头,说愿意与中国彩电企业合作,转让技术,建设一条7.5代线代线啊!其切割的面板能够达到32-50的尺寸!,生产50寸的液晶大屏电视,可以说,谁能拿到这一个项目,谁未来就是国产彩电领域的王者!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这种同时和多家企业一起谈判的方式,多少显得缺乏诚意。

  对于这种说辞,中国彩电企业明显感到诚意不足,但是日本人这种破天荒的主动,也还是让中国企业感到了希望难能可贵,甚至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己不信,都要哄着自己信的程度。毕竟中国对于液晶面板这一垄断在日韩企业手中的技术太渴望了。

  谈啊谈,一下子谈到了2007年,夏普一会要求倾斜的优惠条件和政府政策,例如税收、建厂地皮等等,一会要求技术保密和产品专供,一会又要求签排他协议,反正就是各种奇葩条件,把四大彩电企业拖得筋疲力尽。

  最后,长虹最先扛不住,宣布不玩了,而自己也没钱给京东方搞6代线,于是转投索尼的“等离子”路线(当然,这个“等离子屏幕”后来被证明押错了),“聚龙计划”就此无疾而终。

  等其他三家彩电企业把夏普的条件都谈的得差不多,夏普却又在“没有一点理由”、“没有一点预告和解释”的情况下突然撤走了谈判的代表,留下中国彩电企业在风中凌乱。

  显然,所谓合作不过是一个阴谋,目的是搅黄“聚龙计划”,打乱中国的产业布局。

  2006年的时候,受周期影响,液晶面板价格开始直线下行,当时中国液晶面板三巨头京东方、上广电NEC、龙腾光电都不同程度面临亏损,“聚龙计划”又眼看没戏了,三家企业陷入困境。

  为了保留中国液晶面板业火种,在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产业部等推动下,计划把京东方、上广电NEC,以及位于江苏昆山的龙腾光电3家企业各自旗下的5代线剥离出来,合并成立合资公司统一运营,成为液晶面板“国家队”。

  在最初的设想里,三家在合资后,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京东方生产用于电脑的液晶显示器,龙腾光电生产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而上广电则生产电视用大面积液晶屏。

  LG找到的是龙腾光电,游说龙腾光电和LG合资建一条7.5代线,主要用以投产液晶面板前端技术。

  按照原有计划,龙腾光电只能生产笔记本显示屏,但如果能和LG合作,电脑、笔记本、电视机都能把握在自己手里,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龙腾光电会成为中国液晶面板业的主宰者。

  但龙腾光电从三家合并计划中退出后,再去找LG,却发现LG的谈判代表也不见了!

  夏普和LG这一招“二桃杀三士”,利用中国各个企业的小心思和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成功把中国自研高世代线年,在快速迭代的显示技术中,慢一点点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一直到2008年,中国的高世代线液晶屏还是空白!中国彩电产业液晶屏幕嗷嗷待哺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2008年5月,获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转暖,台湾地区提出了一系列的惠台希望,其中就包括液晶面板。

  当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众多消费电子企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其中台湾液晶面板企业情况最为严重。原因很简单,当时全球液晶面板产业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三分天下,日本和韩国都有自己的彩电和电脑产业,就算遭遇行业寒冬,自己也能消化掉自产的液晶面板,而台湾呢?除了部分笔记本,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大面积的液晶面板啊!

  2009年上半年,大陆连续两次组织9家彩电厂商,赴中国台湾省采购液晶面板,一出手就是44亿美元,超过1200万片液晶面板,立刻“将中国台湾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

  台湾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商“奇美”,其老板名叫许文龙,是著名的“绿色台商”,也是和的幕后金主之一。而另一家生产商“友达”,其老板彭双浪,同样与关系密切。

  这两家企业,不愿意只依靠大陆客户,怕被大陆客户需求量决定台湾面板行业的生产,所以寻求客户“多元化”,说白了这和现在西方搞的“去风险化”是一个意思。

  这时候,韩国找来了,向友达和奇美采购400万片液晶面板,而友达和奇美不顾和大陆的合同,优先向韩国供货,结果让等米下锅的大陆彩电企业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韩国也刻意压缩对大陆液晶出口量,导致国内液晶面板价格开始飞涨,半年时间,涨幅高达30%!台湾液晶面板企业也加入了韩国的限售+涨价阵营,导致中国大陆的彩电企业都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冲击。

  的线年对韩国和台湾以合伙操控价格的名义罚款 3.13 亿人民币,报了一箭之仇。

  另一方面,发改委与工信部发布了《2010至2012平板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面板生产正步入大尺寸时代,要重点支持6代以上TFT-LCD面板生产线。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终于迎来了春天。

  限制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症结是什么?技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钱。液晶面板行业和养猪一样,都具有极强的周期性。需求端扩大,产能供不上,价格持续上涨,更多的厂家入局扩大产能,供应量扩大带来价格下降,然后导致更多的产品开始使用液晶面板,需求扩大导致产能不足,价格再上涨。

  对底子比较薄的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来说,其投资大部分来自于融资和贷款,而只有在“峰”的时候,才能非常容易拿到贷款和融资,但投产完成后,又往往到了“谷”,产品积压卖不出去,银行抽贷很容易把企业搞死。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在“谷”期间扩产,这样投产后赶上“峰”,就能大赚一笔。

  韩国为啥能在电子产业领域崛起?主要是因为韩国人敢在“谷”期间扩产,也就是三星津津乐道的“逆周期投资”。

  中国呢?在过去,资金都是面板企业自己想办法,所以投资扩产往往畏手畏脚,但自从液晶面板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那钱就不是问题了!你要多少钱都给你!

  北京市在支持京东方建设五代线的时候,曾经借给京东方28亿元,京东方没钱还,就提出能不能债转股?北京市二话不说同意了,而且在后来京东方进行技术升级的时候,北京市政府直接投资85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后来又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注资45亿元。合肥虽然比不上北京,但也拿出了30亿帮助京东方建设6代线。鄂尔多斯没钱,但是答应给京东方一个不低于10亿吨储量的煤矿!你算算值多少钱?

  除了京东方,中国液晶面板也开始了百花齐放。2009年,TCL和三星合作建设的一个液晶模组厂投产,这个厂本来是给三星做代工的,但是TCL却十分争气,借此学会了如何造液晶面板,并组建了自己的开发团队,通过实践获得了自主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年后,这个团队发展为中国大陆液晶产业的重要力量,日后的中国液晶面板巨头——华星光电。

  深天马公司拿着中航国际的投资,收购了前文提到的上广电NEC的5代线,然后通过吃透技术,点出了“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的科技树。

  此外还有和辉光电、中电熊猫、惠科昆明等等,都吃到了时代红利,被纳入扶持名单。

  到了2010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入爆发期,深圳市光明新区的第8.5代TFT-LCD项目在正式开工。深天马的国内第一条4.5代AMOLED生产线也开始建设。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正式量产,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高世代线代线代线,从TFT-LCD到AMOLED,全部满负荷投产。

  时代没有辜负中国液晶面板企业的坚守,很快,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

  一方面,大概从2010年开始,中国迎来了房地产业的快速的提升时期,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拔地而起的楼盘带来了成倍增长的液晶电视需求,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根本不愁市场,开始跨越性发展。

  另一方面,同样是从2010年开始,手机产业开始向智能手机时代过渡,同样对小尺寸高分辨率液晶面板带来了海量需求。

  这就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厂家能够最终靠扩产带来的规模效应,极大减少相关成本,从而获取超强竞争力。如今,中国液晶面板供货量超过全球的50%,而液晶电视的供货量,占全球份额89.8%!

  曾经需要仰望的王者:日本夏普、韩国LG,台湾地区的友达和奇美,则彻底被挤出市场,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以至于郭台铭甚至不顾颜面,要中国人大会讨论“大陆面板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乞求放台湾面板行业一条生路。

  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吃过没技术的亏,所以一直把技术作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华星光电已累计申请PCT专利数量13170件,特别是在量子点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二名,其衍生的QLED技术被TCL视作其在显示领域赶超的“核武器”。

  而京东方则已累计投入研发数百亿,截至2020年,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专利全方面覆盖8K、柔性OLED、MLED等尖端技术。

  有核心技术在手,中国液晶面板和国外已经不存在代差,在部分领域还成了领跑者,所以京东方、惠科昆明、华星光电都已经有了11代厂,12代厂也在筹划中,而AMOLED也已经普及了6代厂。

  在过去,卖面板只是卖面板,不参与产品终端的研发,所以在中国彩电企业或者手机企业向国外面板企业提要求时,往往会得到

  现在中国液晶面板崛起了,大家都是中国人,很多话都比较好说,这种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终端厂商更了解底层技术,而面板厂商也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二者合作才能更好推动行业发展。比如小米,就和华星光电、天马有联合研发机构,而京东方,则一直是华为的固定供应商。为啥大陆的电子设备屏幕,无论是水滴屏、打孔屏、全面屏,设计都能领先苹果一代?主要是因为中国液晶产业这种贴近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合作模式。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才成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崛起的最大底气。

  如今,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正在向更高的技术高峰冲刺,力求覆盖新时代的终端应用场景。

  比如,华星推出了全球首款65英寸8K柔性印刷折叠OLED TV,是目前基于印刷OLED技术开发的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柔性OLED折叠屏。

  京东方发布业内首款15英寸升降滑卷中控屏,将柔性显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的汽车市场。天马也发布了新一代超1400PPI、5ms灰阶极速响应VR显示屏,提前布局元宇宙时代。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采用了中国制造的全球最大8K超高清地面显示屏,整体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配合裸眼3D、AI等技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之美。

  到了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长185米、高20米的巨大空中透视网幕,视觉效果更加惊艳世人,地面上则有近24000块屏幕组成,铺设在6000平方米的区域内,与网幕形成立体画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蜿蜒群山怀抱的万里长城出现屏幕中。屏幕上演绎出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也是中国科技力量的无声体现。

  西方国家没办法再拿屏幕的问题卡我们的脖子,割我们的韭菜,让我们攒上半年的工资去买他们的一块屏幕。

  曾经动辄上万元的液晶电视,如今只需要上千元就能买到,这背后是中国新型屏幕产业在新赛道上不断追赶、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这一切,都是像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这样的中国企业不屈不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结果。

  然而,在攻克最后几个明珠的征途上,绝不会一帆风顺,也一定会面临封锁和打压,但是我们始终相信,最后的胜利者,一定会是我们。

  36Kr/ 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

上一篇:探访“新”力量③ 一块屏里的“晶”彩

下一篇:液晶面板是什么 2020液晶面板行业现状及发展前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