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Touch Panel,TP)又称“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借助触控传感器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信息输入设备。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来划分,触摸屏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和电磁感应式等类别。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具有灵敏度较高、透光性好、稳定性强和常规使用的寿命长的特性,支持多点触控,是目前的主流技术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消费电子、工控医疗设施、智能家居、办公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从不同的技术路线来看,电容式触摸屏可分为外挂式和内嵌式两种。
外挂式电容屏基本结构系触摸面板与液晶面板相分离,主要有薄膜式和玻璃式两种方案,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触控层的载体不同。薄膜式方案包括GFF(盖板+ITO膜+ITO膜)以及衍生的GF(盖板+ITO膜)等,GF相比于GFF方案节省了一层薄膜。玻璃式方案包括GG(盖板+ITO玻璃)和OGS(一体化触控)两种,OGS是GG的升级方案。一般来说,外挂式结构方案的优点是制程简单、工艺成熟、成本低。
内嵌式电容屏则将触控面板和液晶面板实现一体化,主要有In-Cell和OnCell两种。相比于外挂式结构,内嵌式电容屏具有轻薄、高透光等特点,但因技术门槛高,需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涉及光罩及制程技术的开发,会提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故内嵌式电容屏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多集中在智能手机市场。
触摸屏行业涉及产业链较长,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其上游是原材料的生产制造,最重要的包含ITO膜、盖板、芯片、柔性线路板、光学胶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主要生产厂商有尾池、日东电工、日久光电、旭硝子、汇顶科技、比艾奇、新纶光电等。随着我们国家研发技术实力的增强,部分材料如ITO膜、芯片等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触摸屏行业原材料供应体系日趋完善。触摸屏产业链中游主要为触控传感器、模组以及触控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封装及销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生活智能化、物联化水平的逐步的提升,满足人机交互体验的触控行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触控产品逐渐渗透到各类领域,触控制造商也遍地开花,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在消费电子类中小尺寸触控产品领域,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优势显著,像欧菲光、合力泰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客户资源优质,竞争力强;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办公设备、智能家居等中大尺寸触控新兴领域,行业先导优势显著,客户黏性较强,行业内一些厂商如长信科技、超声电子、正海科技以及秋田微进入较早,率先导入行业内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布局较为完善,业务增长潜力较大。
触摸屏产业链下游为触控显示终端。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互领域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触控显示产品下游应用场景广阔,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电、智能手表等在内的消费电子类终端和智能家居、工控医疗、办公设备、汽车电子等专业显示类终端。由于电子触控行业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下游或计算机显示终端对其所需的触控产品在尺寸、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稳定性、柔性度等方面的要求不一而足,因此在合作伙伴关系确立前,下游客户对触摸屏供应商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执行较为严苛的考核和筛选。一旦上游厂商进入到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合作伙伴关系一般较为稳固,不会轻易被更换,上游厂商面临的来自行业内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
全球触摸屏行业有名的公司大多分布在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等亚太地区。触摸屏行业主要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A、日本写线.TSE)日本写线月,总部在日本京都市,于1979年在东京和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主体业务是IMD薄膜和触控传感器的生产,其触控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全球市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工业终端、汽车和运输设备等领域,在全球有六十余家子公司。
、日本双叶(股票代码:7241.TSE)日本双叶成立于1948年2月,总部在日本冈崎市,于1980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是做各种电子零件、电子器件和生产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基本的产品包括荧光显示管、显示器、触摸传感器、机器人功能部件和成型外围设备等。
、业成控股业成控股成立于2011年1月,总部位于台湾。公司于2015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触控模组的生产及销售业务,具有多年的触控和显示器模组设计及制造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触控显示技术解决方案。
、宸鸿光电宸鸿光电成立于2003年5月,总部位于台湾,于2010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触控传感器、触控模组、触控屏幕、ITO玻璃及保护玻璃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长信科技长信科技成立于2000年4月,于201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业务主要涉及汽车电子、超薄液晶显示面板、消费电子、ITO导电玻璃等板块,主要产品有车载传感器,车载触控模组、超薄液晶显示屏、手机触控显示模组、智能可穿戴模组、ITO玻璃等。
、超声电子超声电子成立于1997年7月,于1997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是做印制线路板、液晶显示器及触摸屏、超薄及特种覆铜板、超声电子仪器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液晶显示器及触摸屏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车载显示、智能家居、平板电脑、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秋田微秋田微成立于2004年11月,于2021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主要是做液晶显示及触控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基本的产品包括单色液晶显示器、单色液晶显示模组、彩色液晶显示模组及电容式触摸屏等。
1)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触控屏所在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业得到了政府多项产业政策的全力支持。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等产业政策中,明确要大力推动柔性显示、智能传感器等关键研发技术及产业化,明确将新型电子元器件、触控组件制造等列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触控屏产品应用的终端领域如车载智能终端、智能工业制造、智能家电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等政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产业政策的支持是行业内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对触控行业的发展及相关企业的战略布局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各项产业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触控行业市场规模将会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持续扩大随着人机交互应用场景的渗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业已发生巨大变化,对产品的便捷性、自动化、智能化要求慢慢的升高。人机交互技术除了在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应用领域外,在智能汽车、办公设备、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新零售、可穿戴设备、医疗设施等领域被应用的愈来愈普遍,人机交互产品将成为人类生活的新常态。
作为实现人机交互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关键产品,触控模组市场需求巨大,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人机交互应用场景快速增加,触控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3)全球触控行业产能转移触控行业涉及产业链较长,既需要庞大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目前,触控产业大多分布在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地区,行业集中度较高,相比于日本、台湾,大陆地区劳动力用工成本具有一定优势。随着我们国家电子信息行业的深入发展和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大陆地区触摸屏厂商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从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到部分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大陆企业的行业竞争力逐渐增强。近两年,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形势较好,触控行业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对国内触控行业企业形成利好。
1)全球芯片供给紧俏全球芯片的生产制造大多分布在在东南亚地区。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延展深入,半导体芯片的应用日益广泛。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导致居家、远程办公方式的终端应用产品需求飞速增加,但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加上新冠疫情导致的企业停工停产等多重不可抗力因素使得半导体芯片的供给端受挫,需求增加与供应削减共振,导致下游应用领域的芯片供给紧俏。外部市场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对行业内所有企业均具有持续性影响。
2)国内上游原材料企业配套不成熟随着触控行业产能逐步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向大陆地区转移,上游原材料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电子行业多是定制化产品,触控显示行业也不例外,下游产品需求端与上游原材料供给端之间具有一定黏性。由于行业上游附加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原材料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我国上游原材料公司发展起步较晚,在技术积累、产品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尚存在一定差距,关键原材料仍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会对我国触控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生制约。
年触控屏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